織帶是一種傳統的手工藝,以前的婦女們大多會做,但現在50歲以下的很少有人會知道了。很多人的家中,還能翻出一團帶子來,瞧著,就成了遙遠的回憶。
很多60、70年代的婆婆傘還有一些
織帶,且保存著織帶的工具?棊е饕圆煌伾牟冀z、棉絲為經緯線,以帶梭作引線,織帶色彩鮮麗,有紅、藍、白、綠等顏色,一般以藍、白二色為主。
織帶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和鮮明的民族特色,歷史悠久,并有深厚的文化底蘊?棊加谏鲜兰o三四十年代,村里婦女織帶十分普遍,婦女因為沒有學習文化的機會,一般十七八歲開始學習織帶?棊綐颖容^多樣化,有寬有窄,窄到一厘米,寬到五厘米,長約數米。寬一點的帶用途較多,比如新娘出嫁時用來綁縛被、枕頭等嫁妝;小孩出生后,婦女用寬一點的帶背上孩子,既便于操理家務,又能讓小孩感到舒適柔軟,貼身緊穩,有安全感;孩子學走路和外出時,父母就將其縛在小孩腰上,起保險和保暖作用;窄帶則一般用于圍裙帶、攔腰帶、褲帶和帽帶等。
織帶一般分為6道工序,首先選用不同顏色的棉絲線;然后是設計,根據帶的寬與窄、花紋、圖案確定經線的根數;接下去是串扣,即經線一根串在帶扣的竹柵里,隔一根串在竹柵的圓眼里;串扣好了就開始做準備了,織帶時要將一頭掛在柱子上,另一頭扣在腰間,并拉緊;第5步才輪到織帶,先將帶扣拉下,使一半經線上露,用梭子從左到右,把緯線穿過,并用梭子打結實,按上帶扣,再用梭子把緯線拉回,打結實,織成最簡單的實織帶;最后就是根據自己的需要選用不同顏色的線,用梭子織出不同的圖案,織帶的圖案抽象有寓意,多用吉祥文字與花樣,如十字花帶、肉糕塊帶、大雪團帶等。一絲一絲真是一門費工費時的“活路”。在石杏珍家,我們見到了成品,織帶柔軟、寬度小,由紅、白、綠絲織成花紋,十分鮮艷,是一種環保用品。
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學的進步,沿襲千百年的生產、生活方式,已在不知不覺中衰落、消失。到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,由于市場上各種機械織帶的出現,手工織帶漸漸減少。像帶扣、帶梭的紡織工具,所剩無幾。即便帶扣、帶梭尚存,能操作運用之人日漸稀少,如今還能紡紗織布的婦女,已屬鳳毛麟角,只有50歲以上的婦女可能還會織,年輕人已經基本不會織了,手工織帶面臨失傳的危險。這些曾風光千百年的傳統手工藝竟然都成了“世界真奇妙”的猜想對象,讓人唏噓不已。